今年8月,湛江市委十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體制改系統傢俱革激發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推出十大方面的改革措施,力求在十大領域取得突破,從而攻剋體制機制瓶頸,進一步激發和凝聚湛江崛起的強大動力。
  日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行政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提出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西裝外套,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而在《意見》推出的十項改革措施中,涉及行政體制改革的項目就有多項,包括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理順市與區的權責關係,優化機構編製配置,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等。
  湛江市msata委書記劉小華告訴筆者,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期,湛江將動員全市上下打好發展攻堅戰,深化體制改革,推動湛江更快速度突破、更高質量發展,力爭2017年邁進廣東經濟發展第二梯隊,奮力追趕國內一流城市。
  創新房屋貸款服務理念 壓縮行政審批時限
  12月2日,筆者走進剛落成不久的湛江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只見大廳內窗明几淨,各個窗口都排著前來辦事的市民室內裝潢們。該行政服務中心副調研員廖廣智告訴筆者,新行政服務中心為市民免費提供報紙雜誌閱讀、飲水、手機Wifi網絡和手機充電等服務,這些都是舊服務中心所沒有的。“我們不僅在硬件上有改善,在服務理念上也有不少創新。”廖廣智說。
  近期以來,湛江市根據市民的需求,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打造了實體辦事大廳、網上辦事大廳、12345服務熱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四位一體”的優質高效政務服務體系,形成了政府服務“湛江模式”。同時,該中心制訂完善窗口考評辦法,每季度進行量化考評,並評選窗口“服務之星”和優秀窗口,開展“零有效投訴”承諾服務,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
  為抓好投資服務,該中心啟動了投資審批綠色通道。“我們在不斷優化行政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廖廣智介紹,自去年4月啟動投資審批綠色通道以來,中心共優化審批流程136項,減少152個辦理環節,壓縮審批時限137項,減少652個工作日,簡化審批手續55項,減少105項內容。目前,該市投資審批時限平均1.8個工作日,企業設立登記平均2個工作日即可完成,工程報建項目一般35個工作日辦結,大部分一般辦事事項即來即辦。此外,該中心還成立了投資促進中心,通過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多方協調,幫助企業快速辦好各類證件。同時,加大行政預約力度,採取聯合預審、同步審批、分別發證的辦法,變串聯審批為並聯審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並建立投資“二次服務”工作機制,做好已投資進駐的企業的跟蹤回訪,建立投資服務檔案,為企業排憂解難。
  隨著網上辦事的逐漸流行,該行政服務中心也致力於打造便捷網上服務平臺。在辦事大廳設網上辦事大廳自助服務點,安排工作人員專門為辦事群眾提供網上辦事服務,強化“兩個大廳”的銜接;加強業務培訓,組織實體大廳42個窗口單位分管領導和200多名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下發《湛江市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實施辦法》,每周彙報、每月小結,對工作落後單位,由監察部門約談單位領導,組成督導組到各縣(市、區)督查網上辦事大廳建設情況,確保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工作順利進行。目前,該中心網上辦事大廳已涵蓋網上辦事、政務公開、政民互動、投資審批、效能監察、政務信息資源共享與交換平臺、移動版網上辦事大廳等,55個部門、1104個事項已全部與省網廳同步,可在網上全程受理業務,縣(市、區)網廳建設也在有序推進。
  為打造陽光交易服務平臺,該中心不斷完善公共資源配置、公共資產交易、公共產品生產領域的市場運行機制,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統一集中管理,逐步拓展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實施範圍,確保公共資源交易公開、公平、公正。同時,為公共資源交易搭建平臺、提供服務,逐步推進市、縣、鄉三級公共資源交易網絡建設。目前,湛江市政府採購中心、土地交易中心、產權交易中心已經進駐行政服務中心,並正積極推進全市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推動資源交易平臺成建制進駐中心。
  加大下放財力力度 激發區級活力
  市與區財政管理體制是確定市級和區級政府之間預算管理的職責權限和預算收支範圍的一項根本制度,對實現市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有重要意義。今年以來,湛江市開展相關調研活動,聽取各區意見,在中央、省財政管理體制框架下,結合當地實際,進一步完善市與區財政管理體制,解決事權與財權不相匹配的問題,力求激活區級幹事創業熱情,營造加快發展、競相發展的局面。
  湛江市財政局副局長龐彩虹告訴筆者,今年湛江市財政體制改革主要是針對各區財權和事權不匹配的問題,對區一級財政進一步傾斜。“赤坎和霞山是湛江市的兩個老城區,這兩個區學校比較多,教育方面支出壓力大,土地資源又有限,發展實業比較困難。”龐彩虹說,因此,今年赤坎和霞山兩區獲得市級財力傾斜較多。
  2006年以來,湛江市基本確定了“核定基數,屬地徵管,增量共享,一區一率,比例分成”的財政收入管理體制,在這一分配體系下,市級對經濟相對欠發達的麻章區和坡頭區的財力相對傾斜。立足湛江各區發展現狀,新一輪的財權改革按照“固化存量,調整增量”的要求進行調整,對赤坎區和霞山區屬地征收的一般項目的共享稅收入,以2010年至2012年三年市與區既得利益平均數為基數,增量部分市與區按4:6的比例分享。
  隨著海東新區、南三濱海旅游示範區、奮勇經濟區的迅速發展,該市對這些區域的收入分成和市財政資金投資收益分配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以做到“放水養魚”,更好地激發湛江三大經濟增長極自身的發展活力。
  作為被省委書記胡春華寄予打造全省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嶄新亮點厚望的新區,海東新區將在新的市與區財政管理體制框架內享受更多財力支持: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二年起,新區範圍內產生的市級稅收收入比設立當年(發展總體規劃批准年)的增量部分予以返還,專項用於海東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奮勇經濟區和南三島濱海旅游示範區則在財政體制上視為獨立區級政府管理。在稅收方面,兩區區域內稅收地方留成部分全留區級;非稅方面,區域內屬於市級財政支配的非稅收入(含土地出讓金),剔除成本和按規定計提的支出後,全部安排回當地用於開發建設,區域內其它非稅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屬於區級。同時,湛江市支持奮勇經濟區和南三島濱海旅游示範區發展的各項資金(含中央、省級補助資金),原則上實行股權投資管理,市財政資金投資收益5年內暫不分紅,用於奮勇經濟區和南三島濱海旅游示範區的發展。
  財政體制的改革帶來的“放水養魚”局面,讓各區備感“解渴”。體制調整後,財政收入增量大部分留區,使區級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方面的投入所有增加,同時也進一步促進區級政府理財觀念的轉變,激發區級政府主動作為,有效地促進了市與區又好又快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贏”。
  精簡行政機構 提高工作效率
  隨著湛江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機關後勤事務管理工作面臨新的變革和新的發展機遇。今年6月18日,一個新的事業單位——湛江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成立了。按照“整合資源、優化結構、科學管理”的改革方向,湛江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協屬下的13個機構整合組建為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以規範機關事務工作,保障機關高效有序運轉,降低機關運行成本。
  湛江市委副秘書長、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劉耀千介紹,改革前,湛江市機關事務管理、保障、服務的矛盾較突出,機構職能配置不科學、服務標準不規範、存在職能交叉不順暢等體制性障礙。湛江市市委、市政府、人大和政協分三個不同的大院辦公,過去是“一家一戶辦後勤”,形成龐大的後勤事務隊伍,致使資源配置不公、工作成本過高,行政效率低下、奢侈浪費等問題較為突出,與建設節約型機關不相符合。
  成立機關事務管理局後,湛江將市四套班子辦公室共13個機構197人整合到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根據工作職能,重新組合成立7個內設機構,核定事業編製92人,後勤服務人員92人,按照後勤服務社會化的要求,不再新增財政供養的後勤人員,人員管理只出不進。
  同時,為確保機關後勤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該局合理集中事權,明確工作職責,理順工作關係,強化統籌協調,落實依章辦事。由該局對市四套班子辦公室的機關事務實行集中管理,實現了政務與事務分開、管後勤與辦後勤分離;實行了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統一管理、政府集中採購,推動節能降耗;執行統一管理,理順了職能,解決了相互攀比的問題。
  令劉耀千感到高興的是,精減機構之後,不僅改變了機構龐大、人員臃腫的狀況,還實現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不降反升。劉耀千告訴筆者,通過對三所招待所交流幹部就餐進行改革,統一實現自助餐,成本下降了20%,服務人員雖然減少了10%,但服務更精細了,飯菜質量更好了。
  立足改革實踐,該局不斷探索通過制度實施管理,推動機關事務工作科學發展。該局及時與上下級溝通,主動接受上級機關事務工作的指導,並指導、監督下級機關事務工作,加強了溝通聯繫。同時在工作中遵循保障公務、厲行節約、務實高效、公開透明的原則,使機關事務管理活動中的上下左右關係呈開放形態,改變了封閉運行的管理模式,開創了行政事務開放管理的新格局,為湛江市實現加快科學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機關事務保障。
  引進高層次產業人才 創新軍轉幹部培訓工程
  從2012年起,湛江就積極實施“高層次產業人才引進工程”,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各類工業園區為依托,每年面向國內外引進並支持一批產業領軍人才或創新團隊到湛江創新創業。在引進人才過程中,湛江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重引進、多扶持,將引進高層次產業人才與引進產業項目緊密結合,有效促進人才與產業聯動發展。據悉,2013年的引進工作於今年8月份啟動,目前已有21個項目申報,計劃於12月組織評審。
  在引進高層次產業人才過程中,湛江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在申報條件方面設定了較高的準入門檻,確保所引進人才能帶動本地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並且要求所申報的項目必須是擁有廣闊市場開發前景的高新技術科研成果,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可進行產業化生產,具有較大市場潛力。去年,湛江共吸引了國內外17個產業領軍人才和5個創新團隊申報項目,都達到了很高水準。
  人才的引進著眼於產業發展需要,湛江將引進產業人才與引進產業項目緊密結合、捆綁運作。目前,湛江共有國家級、省級、市級產業園區(開發區)13個,重點發展鋼鐵、石化、新能源、新醫葯、特色農業等“五大、五新、五特”產業。引進高層次產業人才始終緊貼這些園區和產業發展的需要,以園區為主要承接載體,積極推進高層次產業人才項目與工業園區的有效對接,通過引進高端人才助推產業發展,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人才聚集新園區。同時,湛江充分發揮優惠政策的激勵導向作用,為引進的產業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提供優惠的創業扶持政策及工作、生活待遇。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湛江在全國率先實施軍轉幹部專業素質提升培訓工程,舉辦了首期軍轉幹部專業素質提升脫產培訓班,根據崗位任職情況,進一步細化培訓內容,採取分門別類設立專題,對軍轉幹部進行專業素質培訓,取得明顯成效,贏得了駐湛部隊官兵和廣大軍轉幹部的支持與好評,被譽為“湛江首創”,並獲得中央軍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張陽上將批示肯定。
  在具體做法上,湛江按照軍轉幹部“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凸顯提升專業素質的要求,圍繞推動湛江經濟、城市、生態、文化、民生“五個崛起”,加強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對軍轉幹部的知識結構和業務素質進行專業化改善和提升,通過科學安排培訓內容,有效提升軍轉幹部的專業素質。同時,在培訓班次的安排上,改變以往“統一式”的大班講授模式,既開設適應全體軍轉幹部學習的“公共課班”,又結合幹部工作實際需要分別設置“類別專題班”。“類別專題班”根據湛江開創大工業時代、推動五年崛起急需的專業知識,在調查分析培訓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根據軍轉幹部所在單位的業務需求分設不同專題班次,從而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習培訓的實際效果。
  據介紹,湛江在培訓工程中著力創新管理辦法,對軍轉幹部實行隱性化考察。培訓班實行“培訓+測試+考察”三位一體的模式,把學習培訓作為培養、發現和考察幹部的重要渠道。湛江市委組織部專門成立考察組,由分管副部長擔任考察組組長,對學員進行全程跟班隱性考察,考察組在不預先告知的情況下,近距離對學員各方面情況進行詳細記載,既深度關註個人潛能的挖掘,又著力探索學習型幹部的培養,積極引導合作型團隊的構建。同時,強化培訓結果的運用,把培訓的結果作為幹部年度考核及幹部任職、晉升的重要依據,探索出了一條有湛江特色的軍轉幹部培訓新途徑。
  撰文:範琛 崔財鑫 汪良波 攝影:李細華 編輯統籌:楊和平  (原標題:湛江: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激發崛起強大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b40lbrwx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